如何正確面對焦慮型依戀?

能感覺到題主在情感交往中,非常渴望對方的積極回應和肯定,反之很容易陷入自我的不安全焦慮中,似乎缺少了對方自己的內心就不完整一樣,為此失望、痛苦、憤怒和後悔。這種感覺在戀愛初期其實很常見的,隨著雙方情感關係的確定和深入,焦慮不安的感覺會慢慢緩解和消失。但是如果這種焦慮持續存在,個體無力或不願擺脫這種狀態(其實可以通過溝通深入關係或放棄關係),意味著他陷入不安全的情感依戀模式,可以形象的說他得了愛情成癮綜合征。

有人說,愛情成癮會讓人不真實很脆弱。戀愛對像會成為自己情感的中心,而自己則成為一個虛無的黑洞空虛、迷惘、窒息、無助這些感覺,只有通過和對方的聯繫才能消除。為了維持與對方關係的完整性,他們為此不惜損害自己。在維持某些短暫不合適關係的過程中,他們犧牲了自我的真實和豐富性。結果,一段激情而短暫的情感泡沫破滅後,他們剩下的只是蒼白和受傷的自己。他們的內心無助且傷痕纍纍,只是為了維持在情感關係上的想像。

我們在情感關係上會有三種判斷,一種是現實理性判斷,這段感情對我的生活有沒有好處,比如,和他結婚的話,我的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積極變化;一種是社會規範判斷,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樣的愛情標準,比如是否相信愛情萬歲,自己是否有魅力和能力贏得愛情;第三種是情感依戀模式,它發源於我們早期的情感互動模式,特別是媽媽(養育者)和嬰兒時的我的關係,讓你能否的安全的氛圍下探索和建立情感關係。這其實是你情感交往上的安全島,是你情感世界的重要原始基石。

嬰兒時期的我們是孤獨無助的,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力量獲得食物,媽媽成為我們生存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她可以讓你飢餓時及時獲取足夠的食物,也可以讓你產生安全溫暖滿足的感覺,甚至讓你產生強大全能的印象,因為你的任何需求媽媽都會積極滿足,好像媽媽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樣。我們長大之後不再過度需要這種情感聯結了,但它的殘餘依舊或多或少存在在我們身上。特別是如果依戀在嬰兒時沒充分滿足或合理結束,不安全的情感依戀模式會產生並影響自己的成年生活。

不安全依戀來自三種情況,媽媽(養育者)的情感關注給的太少、矛盾或創傷給的太少,就會出現冷漠型依戀,孩子很早就擺脫對媽媽的依戀,完全專注於自己的世界,但也不容易和他人建立情感聯繫。給的矛盾,就會出現迷戀型依戀(類似題主說的焦慮性依戀),孩子獲得的情感關注是不一致的,這會放大孩子對情感的沉迷和索求。他們內心很無助,又缺乏足夠的信任感,始終需要一個人作為自己的情感中心,一旦暫時中斷就會出現強烈的不安反應。存在創傷,指孩子在成長中存在創傷和喪失、會出現混亂型依戀

有一種說法,冷漠型依戀的人能夠應對,但是不能感受,而迷戀型依戀的人能夠感受,但是不能應對。我們能感覺到迷戀者的情感非常豐富,但他們恰恰無法恰當處理自己的情感。他們很容易被自己的情感淹沒,而缺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力量。事實上,他們的自我概念非常模糊,迫切需要他人的回應來確定,始終無法獨立的成為自己。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自我感覺極不穩定,很容易從濃濃的愛戀變成深深的憤怒。變化多端的情緒,一方面破壞了他們內心的安寧,一方面也損害了自尊和信任感

老實說,擺脫這種不安全依戀並不容易。特別是造成嚴重人際困擾和心理障礙的,還需要長期專業的心理治療(如邊緣人格障礙和表演人格障礙)。從心理治療的角度,咨詢師希望提高來訪者的情緒平衡能力,幫助他們增加自尊和信任,這需要咨詢師積極地接納他們內心的感受,以及耐心地建立和維持咨詢關係。咨詢師不否認他們對自我感受的強調,但希望他們留出空間去體驗更深層次的感受,由此形成親密方面更全面和開放的看法。這是一個在安全氛圍下逐漸推進的過程。

如果是心理自助,要點在於促成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盡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支持網絡。前者可通過記錄自己的情感日誌,理解情感模式背後的自我形象。通過發現自己真正的需要,來嘗試自己希望的改變。這類改變的嘗試你可以寫成備忘錄,其中可以運用敘事治療的技巧,以成熟自我的身份向嬰兒自我寫信,或者以理想父母的身份寫給現在的自己。這些可以豐富對自己的覺察體驗。後者是利用友情關係來協助自己進行關係上的抉擇。你可以向信任的朋友傾述,獲取他們合理的建議和支持。當然對於缺乏朋友的個體,發展是深入友情是第一步,這也是擺脫不安全依戀的重要方式。

【鄭的回答(37):

題主你好,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依戀型人格,也許焦慮情況沒有那麼嚴重。能給的建議是:

1、避免和「依戀迴避型」的人發展親密關係,2把自己看得更重要

1、大部分人都是想得到回應的,這才是感情的互動。和「迴避性依戀」的人相處,你總是會生氣,總是會有莫名的怒火,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心願得不到滿足。你感覺對方跟你是磁鐵的同極,你進一步,對方就退一步。你覺得問題需要解決,對方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你讓我怎麼弄」。

經常性出現報復心理,比如說:你既然這麼對我,什麼事情只發一個「o」,也不主動找我,那我也這樣對你做,讓你感受一下我這樣被你對待的感受。這樣真的很不爽的,況且還是一個焦慮型沒那麼嚴重的人。

如果你需要溫暖,需要擁抱,需要被接納,找一個不害怕你,不畏懼親密關係,全心全意的接受你的人。而不是一個在自身經歷的影響下,對感情所謂「理性」、冷漠,和人保持疏遠關係,對你的感情和付出採取潛意識的迴避態度的人。你不是恆星,你改變不了一個人的性格,你溫暖不了一顆抗拒的心。

2把自己看重一些。   首先就是接受自己這種需要依戀的狀態,不要指責自己。

然後就是,把實現自己的願望和讓自己過的舒服作為最重要的事情,關注在個人的體驗上,而不是把幸福感建立在對於別人(尤其是那些「迴避型依戀」人)的即將落空的期待上。別人不care你,明白嗎?

你就算腦子裡腦補了一百萬種他如何著急你、心裡記掛著你,風塵僕僕、心急火燎的給你發短信打電話來見你的場景。 那都只是腦子裡意淫的高潮。  吃好一點,穿舒服一點,每天早點睡,睡的飽飽的。

多認識些朋友,無聊的時候找完A出來還可以找BCDEFG,每個人跟你聊一會你都會稍微好一點。喜歡看電影就看,喜歡畫畫就畫,自己怎麼高興怎麼來。

與那些「迴避型依戀」的人相反的是,我們這類,最缺少的反而是對自己的關注,對自己的願望的滿足。他們不是,他們只要自己爽了就OK,只要自己不想鳥別人,自己就爽了。

3、最後一點~我覺得依戀是親密關係中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依戀,就沒有親密

不要覺得你這樣自己不好,你只是對自己的感受關注太少了,「不夠寵愛自己」。向那些selfish的「迴避型依戀」的人多學習,看看他們是如何把自己保護的好好的,如何以滿足自己讓自己爽為第一要務。

這個世界上會有接受你的依戀、給予你完整的讓你放心的擁抱的人的存在的。

【輕心計的回答(17):

聽上去題主是一個無法自己在和自己相處時,仍感到被愛和關注的人。這確實聽上去是一個和依戀狀態有關的問題。

關於解決這個辦法要分三條路走:

1、和你所處的環境表達出你的困難,嘗試尋求一些資源。這些人有的也許是真的不喜歡你,有的未必是那樣。不妨開誠佈公的和你周圍的親密圈子談談,看看大家都喜歡你什麼,不喜歡你什麼。找找有什麼大家喜歡你的點是能夠讓你在感到不踏實時,能幫助你感到好一點的。

2、嘗試向內自我探索。騎車啊,運動啊之類的確實是不能幫助到你,因為聽上去你的問題是在你心裡面有一個很大的擔心,這個擔心指向了你和別人的關係,和你內心的安全感。要解決這個擔心,我們就需要好好地探索一下到底這個擔心是怎麼在你心理搭建出來的。這個過程你可以嘗試自己探索,也可以嘗試尋求專業幫助。

3、嘗試為自己做點什麼,我聽明白了你經常會感到不踏實,但是我確實沒聽明白,當你感到不踏實的時候你自己能為自己做點什麼嗎?比如說自己給自己做一頓飯?自己給自己念一本書?自己請自己看一場電影等等?其實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特別脆弱的自己,但同時我們也有一個能照顧這個脆弱自己的自己2號存在。不妨找找你的這個自己2號在哪?相信你會有許多新的發現。

【懶】:

其實在不能見面又為對方行為(不回消息或回的慢,沒能給到你想聽的安慰)生氣的情況下,下一次見面可能你又賭氣又為見面而高興的數落他,看起來就是個十足的病嬌,很可怕的,只會讓人想逃。

對方如果是迴避型的,有的你受的。。。。你永遠在追著責問或者把相處時間花在賭氣翻舊賬上,巴望他開竅來哄你。他永遠覺得天了嚕又來煩了不想搭理,怎麼處?

首先必須做的是開誠佈公談一次,告訴他你的思維邏輯,你想要得到的反饋。然後問問伴侶一直以來的邏輯是怎樣,斟酌後商量能不能給到最低標準自己能接受的回應措施。

然後這裡情況就分成兩種了:

1.對方依舊完全不想配合你,不願意花時間精力一步步指引你

he's just not that into u. 別掙扎了,好聚好散。說白了此號已被你玩廢。

哪怕為了昔日的回憶辛苦去重拾他的配合,你心裡也會在意自己先行付出了這麼多,死循環。

2.雖然伴侶對你的行為感到頭疼,但你能感受到對方的愛意

「愛情就是一個人丟的一個人撿」但是顯然這一個人不能是固定的,你伴侶會累死的,原因很簡單,每個人作為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活得好,兩個人活得精彩

伴侶在初識時就說過他的擇偶標準:精神獨立,有追求,三觀正,溫柔(四個無關外表的審核標準)

首先我的定位是他的伴侶,其次我本身要是一個精神比較強大,不會玻璃心到事無鉅細什麼苦水都要倒的人,再次我還要有自己熱愛的東西,並且願意去鑽研,最後是作為一個好底子的三觀正和溫柔。

他的潛台詞就是:先照顧好自己,活的精彩了,然後你帶給對方的,才會是對方樂意接受的。

所以題主你這邊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學會有自己的生活,把注意力分到自己的事情上去

並且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是自己,別去迎合對方,這是道德綁架。不要把自己情緒的掌控權交給別人。你沒安全感,對方也累。

MoemoeLi的回答(7):

1 所有具有過度焦慮現象的人,需要記得的一點是「放棄治療」。一旦在焦慮的時候意識到「我很焦慮,這只是我的固有習慣,並不能代表我所面對狀況的嚴重性」,就像一個旁觀者審視焦慮的自己一樣「哦,果然我又開始焦慮了」,然後繼續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這能解除焦慮引起的不安也就是題主倒數第三段開頭提到的「我不想焦慮,覺得痛苦」,焦慮就焦慮了,不必因此痛苦。

2 不要模仿迴避型依戀。迴避型雖然什麼都不做,但是他們照樣痛苦。

3 還是放棄治療。不要試圖控制自己的表達,想說就說了。如果依戀得不到釋放,多肢體接觸,擁抱等。如果不想等回復,就打電話。不必因為這個原因分手,但是依戀型不適合跟嚴重的迴避型談戀愛。

以上適合所有親密關係類型(親人朋友戀人配偶)。在不同的親密關係類型中,同一個人可能屬於不同的依戀類型。

【何鯉游的回答(20):

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兩個都低的是安全,迴避高焦慮低是迴避,迴避低焦慮高是焦慮,兩個都高是恐懼。

還有一個細緻一些不過需要計算的方法。

wapwenku.baidu.com/view

~~~~~~~~~~更新。

周圍有小夥伴問到焦慮型和迴避型已經在一起怎麼辦。

嗯這個雖然的確比較麻煩但應該不是無解,就好像某些病症雖然還不能痊癒但是可以控制嘛!所以不要太擔心摸摸頭!況且相處感覺取決於你們倆,又不是病症一定不舒服,所以相比較慢性病而言已經好很多啦!

首先接納你倆的依戀模式,即一隻焦慮型一隻迴避型。不要否認它或者迴避它。這意味著你們共同開啟了一個hard模式的挑戰,雖然就平順程度而言比不上兩隻安全依戀的easy模式,也比一隻不安全一隻安全依戀的medium模式。但就有趣和精彩程度而言相較前兩種毫不遜色甚至更甚。【所以就做好準備去應對可能的各種問題就好啦。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你們出現矛盾或者感覺不舒服的可能性勢必比其他兩種大。這就需要更多的技巧來處理你們的關係。

核心技巧一定是真誠溝通。如果雙方都能夠瞭解自己的依戀類型以及依戀類型對自己的影響,那麼更可能互相幫助或者消除誤會。所以是不是有可能在閒聊的時候一起測一測依戀模式或者用你機智的辦法讓partner明白呢?

其次就好像SFBT【短期焦點解決療法】不要關注問題的成因,去找解決辦法。你們既然選擇在一起,並且也有一段時間,不如試著去找找是什麼因素讓你們互相吸引決定在一起的,或許是外貌?興趣?性格?等等,以及在你們對彼此很滿意的時候當時發生了什麼。這些是你們解決問題的自身的資源。利用這些資源並且將它們擴大化,比如能不能更多的讓

總體而言,就是既然開啟了hard模式就相信彼此的愛和選擇,一起解決問題升級打怪就好辣!

退一萬步,假設真的覺得無法忍受,那麼就分開吧。你和ta給彼此上了一門很重要的課,幫助彼此的成長,但一定要告別就感恩揮手吧。也許之後都可以找到安全依戀的那個人呢?

~~~~~~~分割線就是我辣~~~~~~~

因為做的研究項目是依戀相關的內容,自己之前也慢慢從焦慮型依戀治癒過來,所以談一下自愈的一些辦法。以下答案來自親身經歷+研究積極關係的老師上課提到的內容,希望有幫助。

首先接納自己的依戀類型。當然首先的首先是要瞭解自己的依戀類型。按照Bowlby(1969)提出的母嬰依戀分類可以分為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成人的依戀分為securefearfuloccupiedavoidant。判斷自己的依戀方式可以用ECR(成人親密關係測量問卷)。

ECR測試:m.doc88.com/p-676405967(不要看這版計分方式)

ECR計分方式:blog.sina.cn/dpool/blog

簡單的判斷可以用一個小故事(表現很典型但是判斷不夠精確,建議用ECR量表)

假設你和partner約好今晚8:00要打電話。ta下午和朋友出門玩耍了。晚上8:00ta沒有打電話過來,你打電話也不接。一直到11:00都是這樣。

安全型:【噢ta可能玩耍太開心啦】發條短信:親愛的我很困先去睡啦,玩得開心!明天再聯繫吧!

焦慮型:【腦袋裡面上演小劇場:哦湊這是發生了什麼!ta為什麼不接電話!ta是不是愛上別人了!ta到底和誰一起出去的!ta是不是出什麼事了!天啦嚕!】一直打電話一直打電話直到ta接為止,如果真接了自己會很生氣很焦慮怪對方。

迴避型8:00到了自己玩的很開心忘記了約好要打電話。第二天ta打電話說很抱歉昨晚因為blabla的原因沒有打電話。其實自己完全不記得有約好打電話這一件事。

【對好像就是這麼呆萌,迴避型對親密關係親密行為會本能的迴避】

那麼假設已經做完了ECR測試,明白自己的依戀類型。那麼就該接納自己的依戀類型。安全型依戀固然好,誰都想達到。但是如果不是安全性依戀也不要太介意,依戀類型雖然比較穩定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改變的。所以先接納自己的依戀類型,帶著它來生活。

其次,如果還沒有進入一段關係,那麼就先別急著進入。先把自己調整好。其實當你可以意識到自己出現焦慮的想法和狀態,那麼改變就已經發生了。試著觀察你頭腦中的想法,比如「他為什麼不理我」「他不愛我了」「完蛋了我是一個沒有吸引力的人」「他是不是出事了」,這些只是稍縱即逝的想法而已。試著觀察它們,不去評價它們,就好像傾聽一種聲音一樣:我聽到了這種聲音。

再者,如果已經處於一段關係之中,建議和partner好好聊一下這個問題。坦誠的自我表露。讓他知道你會焦慮會擔心。但要表明自己希望能夠漸漸好起來,希望他能幫助你,比如當你出現焦慮行為自己又沒有意識到的時候能夠提醒你。partner的幫助是非常有效的。

最後。不要找迴避型依戀的partner。不要找迴避型依戀的partner。不要找迴避型依戀的partner

重要的事說三遍。一個焦慮一個迴避就不用解決問題了不是嘛。建議找安全型依戀的小夥伴在一起!

ReneeLyu的回答(100):

如何和迴避型人相處的感受吧。因為雖然焦慮型的人最不適合的伴侶就是迴避型,但鬼使神差的就是容易被迴避型的人吸引。個人經驗,僅分享。

也是典型的焦慮型依戀,可能準確的說是焦慮-憂慮被棄,這種感覺在上一段感情中最為典型,以至於花了很長時間去調整,去學習,去改變,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一年,中間有若干次反覆,每一次從這個反覆裡走出來都是一種退了一層皮一樣的痛苦。也怨過,為什麼要把父母的過錯由我來承擔?沒有能力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為什麼要生下我?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所以這是我說的第一點,接受自己

不管是不安全型依戀模式,或者是嚴重一點到抑鬱症,或者因為這些原因而做的錯事,給自己造成的傷害,你要知道,它已經存在了,不可逆轉了。你只有把它當成一種真實存在的實體,把它當成你的一部分,不就是不安全的依戀模式嗎,沒問題,這只是心理陰影,我已經長大了,可以面對這個世界了。就算別人離開我,也不是我的錯。人與人之間,真的是講緣分的,失去了也不必自責。

很多時候,焦慮型依戀都是源於對於否定和失去的恐懼。小時候擔心父母真的離開自己,長大以後擔心伴侶離開,根本上還是兒童的自戀心理:覺得一切都是因我而起,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可以改變自己,如果事情沒有按我的預期發展,一定是我不夠好。

所以「為什麼他不理我」總是暗含著「一定是我哪裡做的不對」。對方的秒回符合了你我喜歡他他也喜歡我的預期,只有沒有安全感的人才會急於用這些「證明」來給自己定心。對於這種心態,其實很簡單,讓自己堅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例如不要臉的答主最近胖了但依然覺得自己美美的),也要相信,沒有做出愛的舉動,比如秒回信息,比如親密接觸,比如陪伴,也不是代表不愛。

一向不怎麼贊同為了逃避焦慮而去努力工作,焦慮這東西無孔不入,經常在你不防備的時候偷襲你。比如忙著累著突然還是想起某某人還是沒理我,然後覺得這樣有什麼意思……把工作當作逃避焦慮的方式,結果就是工作也沒工作好,焦慮還是焦慮……同理,健身旅遊看電影之類的如果不是單純享受這件事,其實真是兩頭都沒佔著。

非常贊同知友「放棄治療」的觀點,不要覺得這是過不去的坎,目前的比較主流觀點都是依戀類型的改變要付出終身的努力,但起碼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遇到問題時不要求助於過去的經驗,不要想「我從小如何如何」「上一段感情失敗也是這樣」之類的事情,不要加重自我攻擊。有這種想法時要逼著自己做其他的事。

最後,要放個大招了。比如焦慮型依戀,總覺得情緒容易被一個人牽動。其實,你可以廣泛撒網啊,不要剛開始就拿這種東西卡指標,那是公司KPI考核。你就抱著勾搭的心態,就想著我們只是朋友啊,朋友嘛,當然就是有空了大家一起玩,忙了不回信息也是正常的。A不回你微信,還有B呢,B不和你出去玩,還有C啊。真的,這招雖然簡單粗暴,但確實有效。如果特別渴望身體的接觸,其實也沒什麼,但是別把催產素當作真愛……用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事,真的就簡單多了。

除非是你一眼認定了he is the one,就像我對我ex,那真的是無解了。如果只是比較喜歡,沒有覺得除了他誰都不行,你真可以多勾搭幾個,畢竟……人的焦慮是有限的,同時焦慮幾個人,那,是不科學的。

關於和迴避型依戀模式的人相處。

如果你也看過《愛的太多的女人》,可能你也會發現,這些愛的太多的女人大多是不安全型依戀模式,安全感極度匱乏,對愛有種成癮一般的渴望,但往往還是陷入不幸的死循環。往往這樣的人還是會吸引迴避型的人,也會被迴避型的人吸引,然後就陷入了一個不斷索取一個不停迴避的杯具中……

我覺得可能是一種對於童年的缺憾的不斷彌補吧。作為一個被忽略被漠視被傷害的人,一個迴避型的人更符合自己長期以來的生活背景,你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缺愛,這樣的人反而比那種安全型的更讓你感到熟悉和安全。反倒是遇到安全型的還讓人感到彆扭不知如何相處。於是在這段感情裡,焦慮型的人潛意識裡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彷彿改變了這個男人,就改變了自己心裡永遠的缺憾和陰影。

要走出這樣的循環,一是你要學會引導和表達。如果對方是迴避型,即便你已經確定了他的依戀模式,板上釘釘了,也不要直戳戳的說出來,或者學一些NLP之類的東西去企圖改變他。不管看到哪個心理學論述多麼像他,也不要給他轉過去。他如果想發掘自己的內心早就發掘了,不用你這樣做。

可以開誠佈公的談,但在談之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哭,提出具體的問題,少說抽像的「你讓我感覺沒安全感」之類的話,勇敢表達自己的訴求。比如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忙,不過如果你能抽空給我發個短信,或者打電話和我聊三分鐘,我都會非常開心,我感到你很在乎我

再就是不要太依賴這種即時通訊工具,說真的兩個人再聊的再好聊一年也不如在一起一個星期瞭解的多,進展的快。不要太揪心於「他這麼久還不回是不是不在乎我」,多創造見面機會,見面創造高質量的相處時間,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但說到底,愛上迴避型的人真是累心。。。基本上你只能一點點去感化他,你自己得把自己的焦慮消化掉,指望他突然變成一個時刻關心你的人,太難了。

焦慮型依戀很多時候其實最重要的是學會發掘自己的感受

焦慮型的人自我奉獻意思特別強,特別想去滿足對方的需要,但是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這段關係中自己想獲得什麼?

試試先從滿足自己出發,自己不爽的時候其實很難讓別人爽,即使一心想達到對方的要求,那也讓彼此覺得怪怪的。樹立穩定的自我,能減緩焦慮~很大一部分是自我不穩定。和這個人在一起想怎麼滿足他,和另一個人在一起還想怎麼滿足他,最後很容易變成取悅,自己沒有自己的風格,很容易有挫敗感,且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另外有一點,焦慮型依戀不要異地。不要異地。不要異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異地戀的失敗率不用多說了。能成功的基本上一是雙方有穩固的感情基礎,二是對於未來有明確的規劃,三是要有強大的內心……焦慮型依戀本來就對別人的回饋過分敏感,再弄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簡直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在客觀物理條件上就不滿足戀愛的需求:面對面交流,相對頻繁的約會,對彼此圈子的融入,親密接觸以及性。不要去賭這種小概率事件啊。一個基本會失敗的東西,會讓你對自我的評價更低,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見不到對方,你簡直是在和你的想像談戀愛,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在戀愛中成長。哪怕把研究這一類的書熟讀成誦,不如談個能貫穿全過程的正常戀愛。

先說結論:找一個全心全意愛你的男人,擁有一段純粹的愛戀,會治癒你所有的焦慮。

對方對你若即若離,逗一下再冷一下,根本不是因為他是所謂的「迴避型依戀」,而是因為他也許對你有好感,但是就是有點好感而已,他沒那麼喜歡你,喜歡到要熱烈地追求,但是他又享受和你曖昧的感覺。

而你所有的表現,都是陷入戀愛初期的姑娘的正常表現!!再說一遍,正常表現!!患得患失,惴惴不安,一會兒欣喜一會兒失落,這才是戀愛的獨特體驗。所以,姑娘,你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他。

你可以開誠佈公地跟他談一談,攤牌,要不要交往。真正喜歡你的男人會毫不猶豫地和你確定戀愛關係的。

而健康的可以保證你走入幸福的婚姻生活的戀愛關係會給你足夠的安全感,讓你變得更強大而美好。

如果這個男人對你若即若離,那是他認為你還沒有足夠有吸引力。

看你有多喜歡他了,要是很喜歡不如快點去爭取,好好談戀愛。但是,姑娘,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要愛就勇敢,不愛就乾脆。

 

據說最適合焦慮型的是安全型,可是焦慮型更容易被迴避型吸引所以才變本加厲的。如果是因為工作之類不得已的原因,至少該原因消除後應第一時間回應。總之,你要讓對方明白你切切實實的心情,然後兩人協商出一個解決之道來。我覺得這種依戀類型不是一個人自我修養什麼的可以完全改變的,至少短期不是,所以放過自己,不必自責。

他要是迴避型人格 那真的不是太適合,雙方要做的改變都會很多 會讓兩個人都不太舒服 焦慮型人格的人最好和安全型人格的人在一起 或許沒有那麼吸引你 你覺得沒有那樣心動糾結 但一定更適合你

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認為這是內心不強大的具體表現。對事對人都較為敏感不自信。還是人格上不能獨立造成的吧,覺得想要依賴某人或者某物,所以一旦缺少了就會不安。人格獨立了,愛就是愛,就算不是自己的也會愛的,那是個體,不是附屬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V復古百貨限購 的頭像
    L.V復古百貨限購

    L.V古典藝品百貨~獨家多元商品>限量搶購中~

    L.V復古百貨限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